將帥班企業參訪

淬鍊將帥本質 打造企業領導精神

面對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與商業環境,唯有持續修練,才能克服困境與挑戰,並帶領企業脫穎而出。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將帥學院第九屆「將帥班」邁入第三及第四模組,希藉由實地走訪標竿企業,協助學員們淬鍊領導企業的豐厚能量。

◎撰文/魏茂國 圖片提供/郭阿賓、李林謙

將帥班【專題對談】危機中接班創新‧淬鍊競爭力

第九屆「將帥班」第三模組課程以「企業家心修練」為主題,直指現今企業的經營與領導,更需要由身、心、靈的提升出發,才能從混亂重圍中看清真相,尋找得以突破的出路。

第四模組課程「智慧.傳承.躍升」的企業參訪,更能從跨越世代的企業身上,領略出企業能屹立長遠、持續壯大的關鍵。

由「心」出發 淬鍊經營者的智慧傳承

前統一集團總栽/三三會顧問 林蒼生

商場上的競爭往往激烈又殘酷,無數企業經營者終日身陷其中,失去了應有的心性。然而林蒼生說,做為企業的經營者,須發自內心反省:「現在的事業是不是我的理念?」林蒼生強調,當經營者在主掌企業發展方向時,「只能有理念、不要有目標」;因目標是具體的、會有壓力,但理念卻是抽象、形而上的,不會有壓力。

林蒼生提到一位做期貨投資的朋友,過去每天都要緊盯六、七十檔股票,卻沒時間實現更多人生夢想;林蒼生告訴他,不能只看到有賺錢就投資,而是要選擇「好」的公司,比如能夠降低汙染的企業。這位朋友聽了這席話後,就開始調查各家公司,要是不能改善汙染就不再投資,讓投資的企業減少至十多家,但賺到的錢卻沒有減少;更重要的是,不論是他所做的事或賺到的錢,都是正面的,累積下來的影響愈來愈好,人也變得更快樂。

「經營企業也是一樣,就是要『用心』,且身、心、靈須兼備。」要能跟上時代、與時代競爭,就得讓自己的腦筋與心靈、左腦和右腦間都能夠平衡。「如果對事物有分別心、有意識地分類,那就沒完沒了。」林蒼生說,「所以要修練心性,保持心靈的平靜,才能將你的體會傳給身邊的人。」

人生的震撼與轉念 造就信念文化

法藍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立恆

人生中第一次的震撼,是陳立恆在32歲時因肝病久治不癒,最後醫師只花3分鐘就宣告他已無藥可醫,僅剩6個月生命。但他當下就決定出國,並走遍各地拿一堆訂單回來,還努力完成工作出貨。沒想到半年後陳立恆依然健在,更經先進儀器檢查發現身體無恙;「感謝老天給我第二次生命,從此我發願做好人、做好事。」

「好人好事」就成為法蘭瓷公司的第一條信念,意即把人做好、把事做好。陳立恆認為往往在大覺大悟後,才會開始思考自己在做些什麼?為什麼而做?存在的目的又是什麼?「我相當珍惜第二個存在的機會,所以除了好人、好事,我還要照顧好公司同仁,行有餘力還要回饋社會。」

陳立恆說,當形塑企業的信念、方向時,這家公司也就會變得不一樣。像他的第二個震撼,就是曾二次無故在歐洲遭當地人輕蔑咒罵,卻因此使他反思,做設計、做代工在別人眼中就像個沒有名字的人,在他40歲時決定要做自己,轉型發展自有品牌。「讓我學會的不是生意,而是人生的際遇。」

經營品牌後,「法蘭瓷」逐漸出名,還讓陳立恆榮獲台灣安永企業家獎。但讓他震撼的是在蒙地卡羅進行全球決選時,敘利亞裔法國Altrad鷹架集團創辦人Mohed Altrad的陳述,說的並非是如何經營公司,而是自己如何從難民到法國的大學讀建築並建立事業,希望能幫助建造難民住得起的房子。「這番話既有格局、有氣度,還能在3分鐘內表達清楚。」

陳立恆表示,企業家精神就是要能「化無為有」、扮演獨特的自己,因此他也與同仁持續完備品牌理念,如以「仁」為中心、以瓷載道等,乃至於塑造企業文化,建立工作方式的價值共識。「管理就像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創新,要能不斷修正並創造價值,最後才能『修成正果』。」

以人為本 企業方能永續發展

前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只要讓我抓到機會,我就不會放手。」早年未讀過大學、英語也不夠好的嚴長壽,退伍後卻在高中同學介紹下,爭取進入美國運通擔任最基層的「傳達」(Messenger)一職。他秉持熱忱學習,樂於承擔同事不願意做、不想做的工作,也藉此鍛鍊出更多的工作能力;比如下班後留在公司幫忙傳送電報,有時還到了深夜才撥通,他索性就睡在公司,隔天接著上班。

嚴長壽說,在美國運通的工作經歷,大大地擴展了他的視野,而且還有機會能為企業帶來改變。像是擔任業務主管時,他就提出公司應該要轉型,並運用美國運通全球的旅行服務網路,從原本直接帶旅客出國,轉為服務國內的旅行社,協助安排國外行程、甚至招攬客人,也讓公司能夠轉虧為盈。「因此企業要懂得善用優勢、發揮競爭力。」

但嚴長壽也提到,現今時代正快速改變,企業也面臨更多經營挑戰;像近來人工智慧(AI)的發展,很可能改變原來的商業運作模式,甚至對人類生存帶來危機,讓人找不到對自我的肯定。因此嚴長壽強調,「若一個人的品格不好,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不懂得和人合作,不僅會被機器取代,更會變成沒有血性的人。」

這也是目前嚴長壽投入公益事業,並以辦學帶動偏鄉教育的原因,也就是要讓下一世代擁有生存能力與做為「人」的價值,並且能夠改變自己的未來。「未來世界的挑戰很大,但科技再厲害也不外乎人性。」嚴長壽說,「只有在教育上從心來改變,我們的社會才有希望。」

「共治」取代「接班」 利他領導學

旭榮集團執行董事 黃冠華

年輕時黃冠華就很清楚,自己在人際關係和表達能力上特別有天分,也知道將來免不了要走上做生意一途。因此和家人商談後,決定在他27歲前投入自己想做的事,像是出國唸書、旅行、創業等,甚至理解到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並前往英國進修人力資源管理,進而於2003年初回歸家中的紡織成衣事業幫忙,正式成為旭榮集團的一員。

自小就很排斥「小開」身分的黃冠華,即使長大後,「老闆的兒子」稱號仍如影隨行。尤其剛回到台灣時,他就發現許多品牌客戶逐漸想要跳過貿易商,直接與工廠方做生意,也讓他認為應該要帶著公司轉型;「可是在專業上,我沒有主管們來得懂,那我憑什麼來管理他們?要用什麼角度切入?」

最後黃冠華想出的辦法,就是當個「教練」,想辦法「幫忙」每位高階主管成為更好的他,並讓每位主管也教練他的下屬,使所有人都變成「讓別人贏」的教練,將「利他」的思維與哲學灌輸至整家公司。

同時黃冠華認為,許多企業在接班議題上,都把重點放在權力的轉移,卻也經常產生各種衝突與問題:因此他提出新的做法,就是用「共治」取代「接班」。

在黃冠華規劃的「共治」架構中,包括了共治、矩陣、雙軌等三大關鍵,形成專業與管理各司其職又能相輔相成的營運模式;並做為「老闆的兒子」的身分居中協調,藉此提供更好的「幫忙」。

如此經過20年,也讓旭榮集團成為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300億元、全球員工達一萬三千多人的國際企業;「『利他』並不代表沒有競爭力,而是要讓我的合作夥伴先獲得利益,並達到共好、共贏。」黃冠華說。

綠能轉型 傳統產業的積極創新

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侯傑騰

自2010年啟用的東和鋼鐵桃園廠,除了是以廢鋼材為原料,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更是全國第一座未設置加熱爐的鋼筋廠。因在傳統「打鐵趁熱」的製程中,大多會以加熱爐來燃燒重油或天然氣等燃料取熱,卻也排放大量二氧化碳、PM2.5等廢氣,形成空氣汙染和地球暖化的來源。

相較於東和鋼鐵桃園廠導入的電爐及感應式加熱器,都是以電能來加熱,不僅更為節能減碳,也大幅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並搭配更有效率的直接軋延製程,估計每年可減少2,000萬公升以上的重油使用,以及近7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就連在廠區建置上,包括廠房外牆採用色系柔和的彩色浪板,或是廠區內的植栽綠化等,也都強調與自然景觀的融合。這些對環境友善的改革,不只源於東和鋼鐵的經營理念,也讓人看到傳統「黑手」產業的積極創新。事實上早自1946年東和行成立,並於1962年改組公司化、1988年股票上市,目前東和鋼鐵已由第三代侯傑騰接手至今,也推向更現代化的經營管理。

侯傑騰回憶,當他1997年進入東和鋼鐵時,正是網路開始起步的年代,但能夠熟悉運用的人不多。雖其父侯貞雄也相當重視資訊科技的應用,很早就推動公司的電腦化,開會時也有許多報表,不過大多都是針對數字本身的討論,很少能夠真正發現問題、甚至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法。

將帥班學員們至東和鋼鐵參訪,深刻了解經營管理發展面向。

因此侯傑騰首先改變的,就是從管理角度重新建立數字的分析運用與討論模式,讓主管們能夠確實了解公司的營運狀況,及各部門工作對公司獲利的影響;比如採購價格更低、或生產效率提高,就可為公司創造多少貢獻。「只要努力,公司就能多賺錢,獲得的獎金也更高。」

侯傑騰認為公司經營有許多議題,但自己並不是鋼鐵業的專家,因此更要想辦法讓各部門發揮專長,鼓勵大家提出意見,共同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案,並使自己更趨向「協調」(coordination)角色,建立更好的管理文化帶動東和鋼鐵持續成長。

從 「知己」步步為營 穩定邁向多元發展

和成集團董事長 邱立堅

在台灣提到衛浴設備,許多人就算沒用過、也一定聽過「和成」(HCG)這個老字號。歷經92年來的發展,如今和成的衛浴產品不僅結合智慧科技與人性設計,像是完全不需動手操作或更具省水效果的馬桶,或掉落也不會破碎的臉盆等;同時透過各項創新技術的研發,更跨足至高品質的廚具及相關配備、住宅、陶板、給水銅器等產品,以及許多新興的應用領域。

比如運用製程的改善精進及材料開發,和成已陸續推出能夠防彈的陶瓷,並可用於人身防護及軍用車船等設備上,還有義齒等生醫陶瓷材料、具有絕緣性及耐用特性的軌道和工業用陶瓷零組件、車用的複合式碳纖維輪圈等套件、可於水中使用的碳纖維蛙鞋等,更讓「和成」成為多元經營的代名詞。

從企業第一代投入燒製陶瓷製品、成功開發陶瓷馬桶,到第二代引進生產單把手混和水龍頭、自行研發新型低水箱無聲馬桶等,都逐漸讓和成擴大市場與營運規模,並於1991年創立60週年時掛牌上市。自2003年接班經營的董事長邱立堅說,和成集團的第三代共有30名堂兄弟姐妹,每個人都具有專才和熱情,並想投入和成展露頭角。

和成集團董事長 邱立堅

但為能有效管理企業,和成的接班策略除了採各房指派一名代表參與經營,「建立共識」更是讓和成得以走到今天的關鍵。就以和成的思想文化來說,在前二代的「和氣必成」後,第三代的共識就是「和光同成」,取「和成的光榮由我們一同來完成」之意,並帶領企業朝科技化、精緻化、國際化邁進。

經過20年來的經營,邱立堅認為最重要的基礎在於「知己知彼」;特別是要能夠先「知己」,了解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以及什麼不能做,這樣才能避免失敗、提高創新的成功機會。「到現在和成的經營還是很保守,我們知道自己的能耐,因此就要先做好自己,並且好好做、專心做,這就是和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