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經營智慧 站穩全球經貿舞台
隨著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美元走貶、疫情未見消停,甚至出現病毒突變等,世界政經局勢波欄不斷,持續影響著2021年的貿易發展。對此,台灣業者須放眼國際布局,並建立談判與培養未來人才的堅強實力,方能在亂局中站穩腳步,突破桎梏。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Shutterstock
「屈膝,是跳躍的前兆,在這前所未見的一年,大家要好好地蹲下來,對這個大時代懷抱著謙卑、再謙卑的態度,做好跳躍的準備。」呂鴻德強調,現在人類進入無邊界的狀態,企業要跳躍向上須採取長期主義,就像滾雪球一樣,有夠長的坡道與充足的雪量,雪球才能愈滾愈大。
呂鴻德另提及,疫情使「全球化」格局迅速倒轉滑到一個「半球化」的狀態,就算拜登上台也不會回到過去的全球化局勢,未來將會呈現歐美中的「大三角」格局,以及美中台的「中三角」格局,台商須對經貿局勢有高度掌握,才能穩住經營腳步。創業與就業的同與異
創客導師暨前中國惠普總裁程天縱以「專業力與策略規劃」為主題進行演講時,先問將帥班學員誰是創業家、誰是專業經理人,誰又是兼具創業家與專業經理人兩種身分的二代,開始論述創業與就業(專業經理人)的差別所在,藉此讓學員更清楚自身角色應該做的策略方向。
「創業與就業是兩條截然不同的路。」程天縱指出,當年自己選擇就業,陸續在惠普(HP)、鴻海等企業擔任專業經理人,之後從職場退休成為創客導師,輔導超過600家新創的經驗,兩種經驗讓他更清楚創業與就業的差別。
通常創業家大多是校長兼撞鐘,大大小小事務都要管,專業經理人如IT主管只要做好分內的事,法務、行政、財務都不用管,兩者差距非常大,但有一件事是相同的,不管走創業或就業,都會碰到瓶頸。 以金字塔來看,就業者一直往上爬會頂到職場的玻璃天花板,創業家在擴大公司的過程中,企業有可能大到無法再大下去的階段。
對此,程天縱強調,創業家遇到瓶頸可轉換角色成為股東;就業者遇到天花板瓶頸則有兩種路可走,其一是到更大的企業、擔任更好的職位;其二是成為既有公司的經營者。然而,不論是創業家或就業者,若想要突破瓶頸,唯一的方式,就是要不斷改變思維、自我提升。
財報與孫子兵法
台灣大學會計系教授劉順仁一開場就說,《將帥班》非常適合講「財報與孫子兵法」這門課,因為將帥班的學員都是經營者,而經營企業必談財報,並懂得利用《孫子兵法》中的思維,從企業文化與員工心理、績效與數據分析、經濟及策略三大方向,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具備「器大識深」的領導人。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劉順仁以《孫子兵法》第一篇始計篇提到:領導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對企業每一件事都要謹慎察覺與作為,是以企業領導人須從每一個小蛛絲馬跡去思考,雖然不見得每一次思考都能有很大的豐收,但養成思考的習慣,才能「識深」。另外,企業經營也可以《孫子兵法》的「道、天、地、將、法」來思考經營策略:「道」是指企業的使命,而成就使命就是行道;「天」代表顧客所在就是趨勢所在;「地」可說是,產業定位在於創造顧客的獨特價值;「將」則意指可執行任務且交出成果的好人才;「法」指的是企業達成目標的各種方法。從《孫子兵法》中,企業也能在紛亂局勢中站穩腳步。
領導藝術的6Q與12力
前經濟部長暨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王志剛在第五、六堂課中分上、下兩堂課,以「領導的藝術」為主題進行演說,為身為管理者的「將帥班」學員闡述成功領導者必須具備的6Q與12力。
王志剛指出,管理者就是領導者,是組織中可影響他人又具管理權力的人,帶領大家往目標前進,過程中要有一個完善管理程序,涵蓋計畫、組織、命令、協調與控制等層面,讓領導者可不局限於命令及協調,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每一個層面。
而經營者要成為一個可具備影響力的領導者,須具備6Q,分別為智能商數(Intelligent Quotient,IQ)、情緒商數(Emotional Intelligent Quotient,EQ)、逆商(Adversity Quotient,AQ)、愛商(Love Quotient,LQ)、數位商數(Digital Intelligent Quotient,DQ)、機商(Opportunity Quotient,OQ)。
其中「逆商」意指將逆境轉變為機會的能力;「愛商」指的是在健康、親情、友情、愛情及對社會的大愛,享受成果的果實;「機商」意指具有遇到機會、掌握機會的能力。
王志剛另外也提到領導者須具備12種力量,分別為追求成功的內在驅動力、執行力、應變力、前瞻力、創新力、數位力、包容力、心靈安定力、道德力、逆轉力與機會掌握力,像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與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都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能建構舉世聞名的龐大企業。
面對如今紛亂的局勢,相信領導者只要掌握12種力量、6種商數,也能帶領企業邁向下一個關鍵發展。
用勢不用力的創新領導
前行政院院長暨交通大學榮譽教授毛治國在「創新面面觀」的演說時,提及「用勢不用力的管理」之道。首先,全球經貿競爭異常激烈,企業領導者要推動開放創新,盡可能讓員工有發揮創意的舞台,藉此激發出企業內在的動能。
然而,創新驅動只是一個口號,要如何做到背後要有真功夫。毛治國強調,創新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好發明,然後發展出具獨特的且有用的創新商品或服務,吸引消費者青睞,成為一個可變現的創新,具商業價值也能帶來獲利。
另外,企業會遇到競爭對手,毛治國也以春秋時代齊國孫臏「『下駟』對『上駟』」的故事,談到競爭策略上的創新。此故事講的是,實力相當的三對三賽馬競賽中,孫臏採取「下駟」對「上駟」雖會有一敗,但其他兩戰則以己之「上駟」對彼之「中駟」、己之「中駟」對彼之「下駟」,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取得其他兩勝,贏得最終勝利。
贏得高階談判的關鍵思維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授課主題為「高階談判兵法與謀略:出牌的戰術」,深入各種談判的可能性與戰略,論述出高階談判的難度非一朝,但學員可從企業經營大大小小的談判戰略中,逐步摸索。 劉必榮首先提到在談判桌上出牌時,須思考談判形式是屬於「分配型」或「整合型」而論。「分配型」談判會有「他多拿一點、我少拿一點」的現象,這時企業會選擇硬出牌、開高,藉此就降低對方對談判結果的期待;若屬於「整合型」談判,因要與對方一起把餅做大,需採軟出牌、開低,藉此升高對方的期待。
針對談判結果,劉必榮提出「贏、輸、破、拖」4種可能性及「相應不理」局面的5種結果,經營者須根據希望談成的結果,選好出牌戰術,想贏就採取硬出牌開高;一開始可先輸給對方就軟出牌開低。
人才建構至要關鍵
「在21世紀,企業經營的根本究竟之道就是人才,然而,龐大如奇異(General Electric,GE)卻也正面臨缺人才的問題。」前德記洋行董事長兼總裁暨中原大學產業學院院長熊震寰以「打造21世紀的全球開創引領人才」為主題進行演說時指出,全世界超過100年的企業有很多皆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然而一家企業要成為穩住社會的中堅企業,人才是至要關鍵。
過去10年,時局的變動非常劇烈,企業時時都在面臨各式競爭,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前人的經驗變得愈來愈不足以參考,此現象導致企業正面臨未來人才短缺的嚴重問題,因此,人才建構無疑是目前世界上所有企業都面臨的最大挑戰。
崇越集團多角化發展成功之道
40年前就進入半導體領域的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以其領導崇越集團從B2B走向B2C的發展,為將帥班學員帶來經營企業的真知灼見。
郭智輝強調,如果企業的產品對消費者不是剛性需求,企業的產品要賣得出去,一定要重視顧客導向。首先,經營者須知道產品要賣給誰;其次,要高度重視產品品質。
另外,郭智輝也以半導體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談到不斷創新技術的重要性。根據摩爾定律,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2年便會增加1倍,因此上一世代的技術領先者,在下一世代如果沒有維持領先優勢,就會遭市場淘汰,藉此呼籲學員重視產品品質之外,也要高度重視技術創新。
綜觀第五、六屆將帥班8位講師的精彩論調,可發現,「詭譎多變」已是未來經貿的既定格局,包括創新、談判、人才、產品與技術等,都有其相對應策略,台灣企業經營者都應靜下心來,細細思索企業具備的優勢,才能大步邁開,迎接未來的新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