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出發航向世界

找到「心」定位 智慧啟動全球布局戰略

全球經貿變局劇烈,企業必須從內穩住陣腳,才能抵禦外在的變化,由國貿學苑精心籌畫的「第四屆將帥班」第三、四堂模組課程,先從「企業家心修練」為學員奠定內在根基,再以「全球經營智慧」開啟學員更嶄新的經營視野,為台商強化體質、在全球市場中定錨,明確找到迎向未來的新方向。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今年6月9日「張忠謀董事長榮退晚會」上,包括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鈺創董事長盧超群等台灣產業重量級人士齊聚一堂。一代半導體英雄退場,彷彿為一個時代畫下句點;但是,張忠謀的創新精神與領袖風采,仍然值得還在戰場上的企業經營主們所效仿。

然而, 要涵養強大的經營能力, 非一年半載就能成就,必須盡早在內心栽下種子,長年累月從「科技」、「文化」、「人文」等方面,吸取知識與建立信念,才能成為身心靈皆具足的經營者,進而建立符合時代的全球布局宏觀智慧。

對此,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國貿學苑「第四屆將帥班」於日前完成的第三、四模組課程,分別就「企業家心修練」與「全球經營智慧」兩大主題,集結涵蓋產官學的多位重量級講師,給予學員心性修練、轉型升級、全球經營典範轉移的精彩內容,為學員開啟「心」視界與「新」視野。

以正念使命培養企業價值

「第四屆將帥班」課程聚焦心修練以及智慧議題,帶領學員由內而外,從傳統到智慧,提升企業經營之關鍵能力。

「成也MBA,敗也MBA。」談起企業家修練心法的策略,統一集團前總裁暨三三會顧問林蒼生表示,過去數十年,全球企業經營奉行MBA經營理論,然而MBA教學內容制式化,幾十年發展下來不斷把整個世界的能量轉向資本主義,結果生產力開花結果,創造出充裕的物質生活,但也造成內在心靈的貧瘠。

回到根本 追求身心靈平衡

資本主義過度發展衍生出文明的弊病,人們必須把這股力量往回拉,企業作為社會的重要單位,也必須回到根本追求身心靈的平衡發展,讓人心回到接近自然與真善美的這一邊。林蒼生強調,近年來世界轉變的能量愈來愈快速,變革愈來愈大,學員們作為企業經營者與高層主管,應善用台灣豐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找回生命與心靈最底層的原點。

談起企業家心法,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強調,企業經營絕對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要有其目標,抱持解決人類各種問題的使命感,為大眾追求、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從「心」出發,懷抱使命感、哲學觀與正確的價值觀,藉此培養符合企業價值的團隊,是企業經營一大心法。

「生意人與企業家不同的地方在於─ 有沒有使命感。」陳立恆回憶,32歲時他被醫院診斷得了重症,一心想多留點積蓄給老婆與小孩,因此拎著包包到全球找客戶,什麼訂單都接;結果半年後回診,醫生卻說自己身體無恙。32歲這年,陳立恆宛如撿回一條命,也為他種下「用最後的心力為家人負責」的目標。

直到44歲,陳立恆將這分使命感擴大為「對社會負責」。法藍瓷的企業核心價值改成「做好人、做好事」,他也為法藍瓷制定「追求獲利後要照顧員工、回饋社會」的核心信念。45歲後陳立恆始思考企業永續;但直到60歲做自有品牌,他還是無法確定法藍瓷是否要朝這個方向前進。「過去8年我對企業永續概念還是模模糊糊,只力求產品能夠永恆。」懷抱產品永恆的目標,法藍瓷每個產品都用極致工藝精神製造,使其百年、千年後仍具價值。

「藝術與文化是培養未來競爭力的關鍵之鑰。」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談到,未來專業培養必須涵括技術、學術、藝術,如美國史丹佛大學等國外高等教育,都開始走向「三術穿透融合」的新模式。假設只會技術,就只能當技師;如果只懂學術,只是工程師;假設想變成「賈伯斯」,就一定要擁有藝術涵養,所以賈伯斯從大學輟學前,最後所學的就是美學,也成為他後來成就Apple王國的關鍵。


企業永續 價值永流傳

同樣對企業永續經營有一套看法的富士康集團前總裁程天縱指出,過去40年看過許多企業大起大落,跟許多企業主深談時也發現,大家都在追求基業長青,然而真正能夠做到永續經營的企業卻很少。程天縱認為,企業過去的成功經驗往往是未來失敗的原因,所以企業要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循序漸進建構三大要素,即先有「策略」,再有「管理」,然後打造「企業文化」,如此才有可能永續經營。

「策略、管理與文化三者只要缺少一樣,企業就會走向滅亡。」程天縱說明,企業初創人力還少,不需要管理,如果人少還得花時間管理,表示企業找錯人。此外,企業家本身的價值觀與特質就會形成企業文化,因此這個階段只需要策略。之後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成長,人員急遽增加,這時候就要建立管理機制,否則企業主可能會忙著管人,沒有時間創新產品、開拓市場;等到企業規模再擴大,企業文化就要跟著登場。

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也談到企業永續,若以人類數千年歷史為標準,雖然世界上從來沒出現過永續企業,但是他相信企業家精神可以永久留存。「企業經營首先要想,到底將來可以留下什麼給社會,世人會怎麼記得我。」周行一說,今天有人提到奇異公司,大家會想到成就奇異輝煌年代的前執行長威爾許,談到微軟,首先會憶起比爾‧蓋茲,說到Apple則絕對不忘賈伯斯,看到特斯拉就是馬斯克,論及台積電則必然是張忠謀。

周行一接著又以台積電為例,指出在張忠謀離開後,台積電還會不會有故事,端視接班人能否創造新的未來。由此可見,企業主一定要有理想,才能寫出精彩的企業經營故事;反之沒有理想的企業家,其所主導的公司因為對社會貢獻不多,就沒有太大存在的理由,所以企業的理想絕對不是為了賺錢。

「有理想的企業,體現出來的是偉大的成就,如此才能改變世界。」周行一又分析,奇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福特開啟人們行的新時代,微軟的軟體讓世界更智慧,Apple開創人們的智慧行動生活,馬斯克可能促成未來汽車的全面電動化。

不過周行一也提醒,理想很重要,但經營規畫要實際,一如經濟學家凱因斯所言,「長期」2字某種程度代表大家都已死亡,因此企業也得先做好短期經營策略,才有長期可言。


打破機器代工思維 用智慧改造生產

劉憶如說明, 傳統製造業生產管理重視材料(Material)、機器(Machine)、方法(Methods)、量測(Measurement)、維護(Maintenance)的5M提升,但傳統的5M,是由人來動腦筋想著怎麼從流程上、技術上進行改進。而智慧製造增加了模組化(Module)的第六個M,讓模型與系統自己思考改進方式。是以未來製造業轉型升級,不該只是單純引進機器人或自動化設備,而是要讓機器替管理者思考如何改善製造流程。

劉憶如強調,當分析問題不再是由人來進行,而是由模組系統來解決問題、累積經驗、調整關鍵要素避免問題發生,企業的思維模式與邏輯就得跳脫傳統製造思維。

談起智慧製造,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所教授湯明哲也說,隨著中國大陸製造業崛起,台灣製造業不轉型必死無疑。但是轉型很困難,成功者不多,企業一定要深記,轉型不是一年半載的事,而是要時時刻刻懷抱轉型的思維。


典範轉移 為企業畫出第二成長曲線

呼應劉憶如的「智慧轉型」,呂鴻德則談到「典範移轉」的重要性。「人們習慣的遊戲規格是典範,因此要跳脫既有規格轉移到新的路線,得有很大的執行力。」呂鴻德說。

「當變革的時光列車開出月台後, 企業到底是勇敢跳上新時代的列車,還是躊躇不前, 最後只能在月台等到天荒地老。2 種選擇端視企業主的勇氣。」呂鴻德強調,未來的時光列車是人工智慧(AI)、區塊鏈(Blockchain)、雲端(Cloud)、設計與文化(Design)、生態鏈(Eco-System)、金融科技(Fintech),在「ABCDEF」時代中,台灣企業趕上趨勢者,可以穩健站在全球市場。

舉例來說,台灣製造生產傳動軸的和大工業,過去90天生產一個產品,如今生產一個傳動軸只要90秒,速度提高86,400倍,就是勇於接受挑戰最好的例證。又或者東洋製藥從過去賣產品,轉利用科技搭建創新平台,如今成為生物科技的巨人。呂鴻德強調,企業必須抓住未來趨勢,從過去的賣產品到建平台,再到未來建生態系統,以及迎接數據的時代,利用數據重構商業,讓流量改寫未來。

湯明哲也以科技演進的破壞式創新,談到典範轉移帶來的劇烈顛覆。湯明哲說,從1954年世界出現真空管大型主機以來,大約每十年就會出現一個破壞式創新科技,每一個轉變都讓許多科技巨擘退出市場,許多還留在市場上的企業也處於經營困境之中,從外商的IBM、戴爾到台灣的HTC等皆然。


人才學當道 成為企業重要資本

事實上,企業不管是轉型升級或追求典範轉移,最重要的元素莫過於「人才」。回顧台灣產業的人才歷史,嚴長壽指出,50年前亞洲的中國大陸對外封閉、東南亞還在打越戰,開放的台灣因此獲得大好機會。當時,很多台灣人搭著單程機票前往美國打工或留學,後來留在美國外商工作。雖然短時間看來是人才外流的危機,但這些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許多人後來選擇回到台灣,成就台灣產業與企業國際化的發展。

可惜的是,當年戰後嬰兒潮前仆後繼前往海外學習、再回國貢獻的人才培育,後來不復存在,造成台灣人才斷層,也影響其後台灣產業的轉型升級。「過去企業沒有資金、客戶活不下去,如今企業沒有人才活不下去,所以世界已經進入人才淘汰企業的時代。」中原大學產業學院院長熊震寰從「人才」的角度談轉型升級與全球布局提到,30年前對人才不重視的企業,如今都遭受慘痛的教訓,在今天這個隨時都在變的時代,人才不想加入的企業,將被淘汰。

「今日企業唯一的挑戰是:企業能否在變革中持續存活,然而沒有人才將無法存在。」熊震寰指出,21世紀人才供需失衡的問題會持續存在,很多公司會因為缺乏人才,明顯出現營運挑戰,然而儘管企業都知道人才問題很頭痛,但是企業卻都不動手改善,呼籲將帥班學員應該正視人才問題,好好重新評估自己的人力資源狀況。 談到人才,程天縱從專業經理人的角度,探討企業經理人在企業中應扮演何種角色。程天縱認為,專業經理人是「下殘局」的人,必須接受任何留給你的局面,在公司裡不應該拉幫結派。再者,企業經理人一旦功成身退,絕不要到競爭對手企業去任職,他自己就堅守這項原則,退休後積極參與兩岸創客活動,用過去自己在跨國大企業的經驗,輔導年輕創業家,至今輔導團隊已超過五百家。

綜觀來看,台商經營正進入到新一輪世代交替的新階段,於此之際,不管是智慧製造、平台生態系競爭等,都使台商面臨更大挑戰,企業領導者如何在變革不斷的全球經貿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心」定位,進而推動符合新時局的經營策略,考驗著台商兩代經營者的智慧,將帥班期能以點燃企業家使命感火花與全球智慧布局戰略的真知灼見,為台商找到最佳出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