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帥會大師講座

由泰國經濟發展策略 展望新南向商機

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即ASEAN、東協)所屬的國家,在改革開放與區域合作的推動下,已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一大重心。此次台北市進出口公會「將帥會」特邀泰國外商聯合總會(JFCCT)主席康樹德,以「東協及泰國的經濟展望」帶來對東南亞市場的觀察,並提供企業南向發展必須的了解與認知。

◎撰文/魏茂國 攝影/黃鼎翔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泰國外商聯合總會主席康樹德分享

相對於台灣上世紀中期積極推動經濟政策與建設,並迅速累積產業能量、成為亞洲經濟發展新星,腳步較為落後的東南亞國家,卻成為當前全球最受矚目的經濟成長重鎮,也是許多台灣企業尋求生產資源或投資機會、並爭取市場商機的目標。在泰國工作20多年的康樹德,首先就從泰國經驗出發,分析近年來在政策的改革及引導下,對泰國和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及未來潛力。

特別是面對世界局勢的變化與各主要國家的經濟革新,加上國家創新成長的必要,泰國也不落人後於2016年推出「泰國4.0」(Thailand 4.0),作為推動20年經濟發展的核心計畫與方針, 包括要從過去農業(泰國1.0)到輕工業(泰國2.0)、重工業(泰國3.0)為主的經濟型態,躍升為「創意創新的智慧泰國」(Creative+Innovation Smart Thailand),強調將泰國經濟轉變為「價值型經濟」、提升附加價值。

泰國4.0 引領經濟發展

為實現「泰國4.0」,城市需更安全和智慧化,滿足在城市中活動的人們。

要落實更具創新價值的「泰國4.0」,就必須讓產業、城市與人民都變得更「智慧」(Smart),也就會對泰國的經濟與社會帶來極大改變。康樹德解釋,過去泰國的經濟是「More for Less」,也就是投入大量的資源、人力與成本,著重工業的生產製造、甚至是商品代工,貿易上也以貨物買賣為主;但在「泰國4.0」的模式下則是「Less for More」,透過更多創新、創意和技術來提高產品價值,並加強以服務為導向的貿易模式,藉由產業的轉型升級來促進城市與民眾的連結發展。

也就是說,為實現「泰國4.0」,除在地產業要更國際化,進而創造更多收益和更好服務,相對民眾也就能獲得更多的收入, 並且得到更好教育、增進知識技術;同時在城市的環境,包括交通、能源、資訊等方面的運作,也能更為安全和智慧化,滿足在城市中活動的觀光客及市民。

因此「泰國4.0」並不是短期或補助性質的政策,而是基於提升社會整體福利的目標下,根本性地將創新與創意注入人民素質的提升和產業經濟的發展,藉此來帶動國家經濟成長。

康樹德以泰國的產業狀況為例,過去主要的GDP是仰賴大量的產品製造出口,使得財富容易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擴大社會貧富差距;但現在泰國的服務業,不僅從業人員占比多達45%以上,所創造的GDP更超過55%,可將財富分散至更多人手中,也是泰國政府近年持續推廣觀光等產業的主因。此外,目前泰國農業就業人口雖占近3成,但帶來的GDP卻不到9%,顯然須加以開放創新、提高生產力與價值。

從產業面推展來看, 在「泰國4.0」政策計畫下,一方面是要使既有行業能夠持續增長,例如發展新一代汽車與智能電子,醫療和保健旅遊也是能吸引國際商機的項目,並以泰國身為重要的糧食生產地,農業、生物科技、食品加工等也都是不可忽略的投資要項。

另一方面,運用更多的創新創意,還可發展讓泰國經濟飛躍成長的未來產業;像是機器人、醫療中心、航空與物流、生物燃料與生物化學,以及數位經濟、大數據等相關應用的產業。

經濟建設 帶動產業成長

「東部經濟走廊」區內的烏打拋機場提升為國際機場後,即帶動發展先進飛機維修中心、週邊零組件等相關產業。

以重點發展產業反映在具體的經濟建設上, 就是首推「東部經濟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 EEC) 。這條由首都曼谷一路而下,涵蓋泰國東部北柳府(Chachoengsao)、春武里府(Chonburi)、羅勇府(Rayong)的廊帶,向來就是外資集中地;在「泰國4.0」的政策規劃下,目前結合目標產業發展,升級為泰國最先進完善的經濟特區。像是區內的烏打拋(U-Tapao)機場在提升為國際機場後,將發展先進飛機維修中心,以及周邊的飛機零組件、人員培訓等航空相關產業。

同樣在海上運輸方面,「東部經濟走廊」中的林查班(Laem Chabang)、瑪塔普(Maptaphut)、梭桃邑(Sattahip)等3座港口,也將配合原有產業及設施增建,分別具備貨櫃與汽車運輸、能源及石化材料、旅遊和造船等主要功能。並結合高速鐵路與公路,以及自由貿易區、新興城市與公共設施等陸續設置,搭配投資的優惠與服務措施,不僅要將「東部經濟走廊」打造為工業、商業、交通物流等中心,更要成為推動泰國產業與經濟持續成長的動能所在。

康樹德強調,「東部經濟走廊」相關建設都已在推動,可預期未來在更完整的交通網路及設施下,能串聯起泰國當地的產業與經濟,並帶來更多投資機會及顯著變化。

就「泰國4.0」政策所規劃發展的產業,其實也和我國當前推動的產業創新多有呼應;例如與智慧科技相關的智慧機械、亞洲.矽谷,以及同樣強調運用創新的生醫產業、綠能科技、新農業等,因此對台灣企業前往泰國投資合作也相當有利。康樹德還表示,要推動產業發展、或是吸引更多外資,就需要有穩定政局,並具有明確的經濟和投資政策,再加上良好的優惠條件與投資服務;而泰國外商聯合總會多年來也持續與泰國政府各部會溝通,並透過白皮書等方式提出建言,如政府必須要加強反貪腐等,才能有效提供更好的投資環境。

力拚蛻變 泰國與東協

藉由「泰國4.0」的帶動,目前泰國正朝開放貿易、創新製造、安全投資、高品質觀光的大國邁進,並在更開放的國家與社會環境中,不論是公共部門、私營企業或人民都能相互接連,發展各創新領域。例如公共部門能推動電子政府、智慧城市及前瞻基礎建設,提高施政效率、安全與便利;私營企業也會有更多自動化、數位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創新應用,並推動新創與創業的擴展;人民則能以更正面的思考與心態,來迎向未來的改變及成長。

從泰國的經濟現況與前景來看,康樹德還進一步延伸至東協的發展動態;尤以貨物、人員、資金的自由流動,在開放政策和區域經濟合作下,可說是必然的走向與趨勢,也可從中發掘更多新的商業機會。如以北東協(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緬甸等5國)區域來說,泰國就利用經濟特區模式,在與緬甸、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等鄰國地帶開發邊境貿易並吸引投資,像是物流、農產加工、勞力密集型製造業等。

事實上在「2025東協連結整體計畫」(The 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2025)中,東協就規劃透過可持續的基礎設施,以及數位創新、無縫物流、卓越監管、人員流動等策略,來提升成員國家的競爭力與包容性,並增強社區般的連結意識。好比在東協國家中,採單一簽證便於人員往來,或是發行共同貨幣等方式,目前都在討論中;相對於企業在評估投資海外地區時,也就必須考量區域內的合作關係與狀況,以找出最佳的投資機會。

而以泰國在所有東協國家當中,不論是從國土面積和人口數等資源,或經濟環境建設與市場發展速度,以及友善外資和鼓勵新商業模式等,都可說是名列前茅。像在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2019年經商容易度(Ease of Doing Business)排名中,泰國就位居第二十七名; 而由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表的2019年世界競爭力(World Competitiveness)排名中,泰國也居第二十五位。並在這2項排名中,泰國於東協國家中皆僅次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掌握商機 從了解開始

康樹德認為,現今全球貿易競爭下帶來許多商業挑戰,除了要利用創新科技,還要能結合更寬廣的市場及藍圖,打造開放合作平台,以容納更多人的參與及互惠,並從過去經驗中分析, 進而改善現有結構、發展未來,也是能夠提高投資效益的成功關鍵。而在這競爭與變化過程中,挑戰就會出現在科技、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 例如在科技發展上, 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都是目前相當熱門的應用,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新商業模式的崛起,也會改變經濟運作型態,同時在人才教育與心態發展上,也要有相應培育方式。

對台灣企業來說,康樹德表示, 面對當前產業熱烈討論、政府也積極推動的新南向發展,應先對目標市場有更充足的掌握, 了解當地經濟政策、產業型態、基礎設施、人才素質、發展趨勢及成長潛力等,並且需要思考規劃用何種策略及方法進入市場,而不是單純以成本或獲利來考量、甚至忽略風險,才能真正找到合適且永續的投資機會。

TOP